“旅游+”釋放更多新效能
來源:南京康輝旅行社2020-12-26 14:03:52
辭舊迎新之際,回顧2020年,旅游人繞不開一個“難”字。疫情之下,旅游業在空前的沖擊下艱難逆行。歷經數月,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國內游迎來穩步復蘇,旅游消費信心在重塑,旅游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步升級?;仨鴳稹耙摺币痪€,旅游業韌勁十足,放眼未來市場,依托新科技,“旅游+”有望釋放更多新效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回顧
千磨萬擊還堅勁 穩步復蘇,旅游消費信心積聚
疫情令旅游業飽受重創。疫情發生初期,有組織的旅游活動全面停滯。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公開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別負增長83.4%、87.02%,旅游經濟指數創歷史新低。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國內旅游穩步復蘇。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和收入同比分別負增長69.7%、77.3%,下降幅度明顯縮窄。國慶期間,全國國內游客接待量和國內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恢復79.0%、69.9%,旅游市場持續穩定恢復。
縱觀全年,無論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在疫情的影響下,新的變革不斷涌現,旅游業韌性得以彰顯。
供給側,轉型、自救、智慧化、直播帶貨,成為企業應對疫情的關鍵詞。疫情影響下,不少旅游企業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原以出境游業務為主的轉做國內游;智慧旅游日趨成熟,“無人服務”“虛擬現實”“智能導覽”“數據監測”成為各大旅游企業和景區智慧旅游建設的基本要求;包括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內的企業大佬紛紛加入直播帶貨熱潮,開啟旅游直播的元年,“在線種草”的打法五花八門;以嶺南集團為代表的活化在地文化打造文旅精品項目的探索與實踐,贏得市場競爭力。綜上所述,無不反映出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頑強的韌性。
需求側,預約游覽逐步普及,成為游客的新習慣。調查數據顯示,勞動節假期通過預約游覽景區的游客比例達77.4%。除此之外,游客需求日趨多元。人們不再滿足于跟團出游,或是簡單的說走就走,而是體驗的新度和深度,玩得更具含金量,更能滿足精神需求?!拔磥淼穆糜尾辉僦皇亲匀豢臻g,更是生活場景,是戲劇場到菜市場的全方位、高品質的生活場景?!敝袊糜窝芯吭涸洪L戴斌對文旅消費市場如是研判。
展望
而今邁步從頭越 創新突圍,加速模式創新和產業重構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即將邁入2021年,展望未來,更大的消費市場空間即將開啟。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未來5年,我國將形成一個百億旅游人次和十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旅游超級大市場,保持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10%以上的綜合貢獻率。
資本的嗅覺是靈敏的。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服貿會特別設立的旅游投融資大會上的簽約總額達157.1億元人民幣。疫情期間,海南省新增注冊旅游類企業達4000余家。
資本的青睞源于對市場前景的看好。近年來,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推動下,旅游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線旅游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占同期全國旅游總收入的水平約16.7%,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旅游業增長的新興動能。傳統景區依托互聯網平臺導入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和底層器件,完善客流管理系統,營造游客有感的智能化消費場景和于景區有利的數字化服務空間,已然成為一種趨勢。
10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新發展階段智慧旅游的產業數字化和消費場景化的戰略導向,部署了加快建設智慧旅游景區等十項重點任務,提出到“十四五”時期實現重點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智慧化升級等目標。
由此可見,即將邁入的“十四五”期間,作為不可或缺的創新動能,科技力量將為文化和旅游業創造更多數字平臺和消費場景,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在鄉村。隨著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戰略的推進,下沉市場不容小覷。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一線、新一線或二線城市約49個,而地級市的數量約達300個,縣城達3000個左右,鄉鎮和村莊的數量更為龐大。而不得不提的是,低線城市居民相對于一二線城市,有著相對充足的時間和可支配收入。近年來,廣大農村居民逐漸成為自駕、休閑、研學和親子旅游市場的新興消費力量。城市居民下鄉,農村居民進城,市場結構和供給模式或將發生更多新的變化。
南方日報記者 周人果 鄭潔琳